所有的婚外感情,都是从这五个字开始的
昨天睡到半夜,手机突然嗡嗡响了起来,我摸索着接起电话,听筒里传来闺蜜小苗压抑不住的的哽咽声:“怎么办?我完了……我好像,陷进去了……怎么办啊?”
我心中早已了然,不必追问细节,因为小苗我和说过她对一个婚外的男人有好感,我曾劝过她,让她和对方保持距离,但她终究还是陷了进去。
其实,所有的婚外感情,都是从这“五个字”开始的。
01
“新鲜的感觉”
小苗曾和我说,她的婚姻,早已沉入一潭温吞水。丈夫下班回家,沙发是唯一的归宿,手机屏幕的光幽幽映亮他疲惫的脸。
而他们之间的对话也缩减到“今晚吃什么”、“孩子作业签字没”这两三句,再无其他。日子像一本褪了色的挂历,每天都只是前一天的复刻。
直到公司新项目启动,她与一位甲方对接人频繁接触。起初只是工作邮件往来,后来是语音通话讨论细节。
一次方案通过后,他随口夸赞道:“今天这身搭配真衬你气质,干练又优雅。”自此,小苗的心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,漾开一圈圈久违的涟漪。
这感觉,像极了电影《廊桥遗梦》里的弗朗西斯卡。日复一日的农场主妇生活,单调得让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。
直到那个陌生的摄影师罗伯特·金凯出现,带着外面的世界和欣赏的目光闯入她的生活。就仅仅是一起散步、聊天,那种被“看见”、被“夸赞”的感觉,就足以点燃沉寂多年的渴望。
就像钱钟书在《围城》里写的:“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。”当婚姻的城池内部显得陈旧乏味,城外任何一点新鲜的风景都格外吸引人。
02
“想尝试一下”
后来,小苗和那个男人聊天的尺度逐渐失控,深夜的微信消息总是叮咚作响,她总是对自己说:“就这一次,聊聊而已,没什么大不了。”
可当对方约她单独喝杯咖啡,她犹豫片刻,又默许:“就这一次,就当是放松。”
就像我的一个朋友,和我讲过他公司里发生的事一样。
一位公认的好丈夫、好父亲,和一个新来的女同事因为项目合作走得近了。起初是加班后顺路送她回家,他觉得“只是同事间的照顾,一次两次的没什么关系”。
后来是单独约饭,理由是“聊工作顺便吃点,就这一次也没什么”。再后来……结局可想而知。
他痛苦地承认:“我以为我能把握好之间的距离,结果还是一脚踏空,掉下去了。”
这正应了尼采那句警世名言:“当你凝视深渊时,深渊也在凝视你。”
婚外的感情更是如此,从无“浅尝辄止”,它更像一场失控的滑坡,一旦迈出第一步,自己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,极其危险。
03
“能聊到一块”
异性交往,最可怕的,是那种“聊得来”的错觉。小苗就曾感叹:“和他说话太舒心了,每次我说上半句,他总能懂我下半句。不像家里那位,说什么都像对牛弹琴。”
是啊,当婚姻里的沟通只剩下“嗯”、“知道了”、“随便”,当你想倾诉工作压力,伴侣却只关心晚饭的盐有没有放多;当你分享一个有趣的见闻,对方眼皮都懒得抬一下……
这时,外面若有个人,能耐心听你说话,眼神专注,言语熨帖,甚至能精准捕捉到你心底细微的变化,那种被“懂得”的感觉,会瞬间击穿所有防御。
想想王家卫的《花样年华》吧。苏丽珍和周慕云,两个被伴侣背叛的伤心人,在狭窄的楼道里相遇。
他们一起写小说,讨论着伴侣背叛的细节,分享着馄饨面,在雨夜的屋檐下躲雨。那种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相知,那种“只有你懂我的苦”的默契,在氤氲的光影和恰到好处的沉默中,衍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情感。
他们“太能聊到一块”,聊着聊着,就走进了彼此心里最危险的地带。
张爱玲对此早就看透了,所以她说:“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,至少两个。娶了红玫瑰,久而久之,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还是‘床前明月光’;娶了白玫瑰,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,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。”
04
多少沉沦,始于一句“只有你最懂我”的叹息?
但真正的懂得,从来不是偶然相遇的新鲜感,而是日复一日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与一地鸡毛的烦扰中,依然愿意俯下身,耐心倾听对方的话语,是即使看透了彼此的平凡与缺点,依然选择理解与包容。
所以,新鲜的感觉不是向外求索,而是与身边这位“旧人”一起,用心去探索生活的新天地,重新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。
希望你能懂得:
守住心,守住界限,就是守护你亲手建立起来的、最珍贵的家园。而那盏为“旧人”点亮的灯,才是穿透漫长岁月、最温暖恒久的光。
- 上一篇:男人在婚外产生感情,大多是从这几件事开始的
- 下一篇:男人背叛伤的是妻子,毁的是自己
最新文章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