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男人最大的智慧:不和老婆争输赢
有人说,“婚姻里,男人最大的成就是让妻子幸福。”
诚然,一个家的温度,藏在丈夫对妻子的态度里。无论父母、朋友还是子女,终将渐行渐远,唯有伴侣才是陪你走完一生的人。
所以,一个男人最大的智慧:在家里,不和老婆争输赢。
这句话让我想起《围城》里方鸿渐和孙柔嘉摔碎闹钟的名场面,生活中,多少夫妻婚姻的裂缝,其实都是从一些鸡毛蒜皮的争论里滋生的。
01
在婚姻里,有些事情,根本争论不清楚。
朋友老陈最近在酒局上叹气说:“昨天和我老婆争论排骨是红烧还是炖着吃,我说红烧的好吃,她说炖着吃更健康,结果她一生气把锅铲都摔弯了。”
在场的男人们都哄笑成一团,这种场景在每个家庭都似曾相识。但细想之下,争论真的会影响婚姻质量吗?答案是:真的会影响。
托尔斯泰在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里写过: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但每个不幸的家庭都争吵着各自不同的理由。”
心理学研究显示,69%的夫妻矛盾都属于“永久性分歧”,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分歧,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。
去年某档调解节目里,一对结婚30年的夫妻因为“晒被子该拍打还是抖动”竟然闹到要离婚。
主持人问老先生:“您这三十年里,可曾用道理说服过老婆一次?”老头愣了半天,摇着头哈哈笑起来。
所以说,有些事情,根本没必要去和老婆争论。
02
如果非要争论出个所以然来,那么感情也就走到终点了。
看过这样一句话:当道理赢了,感情也就输了
电影《婚姻故事》中有个经典镜头:查理在离婚律师面前滔滔不绝地列举妮可的“不理智”,却在说到第七个理由时突然掩面痛哭。
这个场景刺痛了无数观众,当我们执着于证明自己正确时,往往正在亲手拆毁曾经最珍贵的东西。
情感专家戈特曼说过:那些总要争出是非对错的夫妻,四年后的离婚率比寻常夫妻高出83%。
其实男人不知道的是:女人在争吵中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事件本身。就像《三十而已》里顾佳说的:“我要的是你和我站在同一边,不是站在道理那边。”
当丈夫执着于和妻子争辩自己“加班应酬是为了这个家”,妻子听到的其实却是“你不如我的事业重要”。
很多时候,真的不要和老婆一个劲地掰扯,女人要的不过是你的一句软话来哄哄她。
03
聪明的男人,在家里,从不和老婆争输赢。
在婚姻生活中,男人的示弱才是给老婆最好的爱。
认识一个做私募的北京老板,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,在谈判桌上能把对手说得哑口无言,回家却乖乖系着粉围裙做饭、给女儿扎辫子等等。
有一次朋友笑着说他怕老婆,他和朋友说:“跟老婆较劲争论的男人才是最傻的,男人对老婆好,才能增加自己的福气,而且男人对女人越好,财运也会更好。”
胡适的婚姻哲学也值得我们深思。
这位新文化运动旗手,甘愿被小脚太太拧着耳朵管教半辈子,却在回忆录里写道:“世间最难得的是有人愿意陪你讲一辈子的废话。”他书房挂着自撰的条幅“:情愿不自由,便是自由了”。
仔细观察那些真正幸福的家庭,丈夫往往都深谙“战略性撤退”的艺术。就像小区里那对卖早点的夫妻,每次妻子训他时,他总会笑呵呵地和老婆认错:“老婆说得对,葱花是该撒在外圈。”
04
不知道你们看过约翰·默迪森的“家庭钻石法典”了吗?他的投稿征集内容特别有意思,内容只有两条:
第一条:太太永远是对的。
第二条:如果太太错了,请参照第一条。
这两条内容看似荒诞,实则藏着大智慧。就像《父母爱情》里的江德福,大字不识的军官硬是把“老婆永远正确”执行成了金婚证书。
有一次安杰非要给院子里的鸡搭雨棚,他嘟囔着“鸡毛淋湿了还能长”,手上却已经搬来了木板。
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薛兆丰的“红豆绿豆理论”:婚姻就像把红豆绿豆装进罐子使劲摇,年深日久总会染上彼此的颜色。那些非要分清楚每颗豆子该在什么位置的人,最终只会收获一罐碎渣。
所以,真正成熟的男人都明白,在亲密关系里逞强、争输赢是最幼稚的行为。
就像《叶问》里最能打的宗师,回家后说的永远是:“老婆,今晚想吃什么?”这不是他惧内,而是他参透了“刚不可久,柔不可守”的太极智慧。
05
我想,这便是婚姻最本真的模样:婚姻里哪有什么输赢对错,不过是两个凡人,在烟火红尘里互相迁就着走完一生。
看过这样一句话:
“父亲决定家庭高度,母亲决定家庭温度,而丈夫对妻子的爱,决定了一个家的幸福度。”
若你总把父母、孩子、事业排在妻子之前,家就成了漏雨的屋檐。所以,男人一定要记住:爱妻子,就是在爱孩子、爱父母、爱自己未来的每一天。
有人说:你给妻子三分情,妻子还你七分爱。你给妻子一些食材,她将还你美味佳肴;你给妻子一间房子,她将还你一个家。
所以,这是一场只赚不赔的买卖,对妻子好,就是男人一生的使命。
愿所有的丈夫都能读懂:那个为你生儿育女、洗手作羹汤的女人,才是你一生最该珍惜的财富。
你说对吗?
- 上一篇:伤害妻子就等于毁了自己和这个家
- 下一篇:好的婚姻,是一半一半
最新文章

评论列表